
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南京7大片区规划编制正在设计中,等待最新规划绽放!
3月22日,南京市政府网站挂出这样一篇重磅新闻:市规划资源局规划编制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其中,滨江新城江宁组团、南京新港高新园,板桥梅钢片区、燕子矶滨江地区、栖霞山邮轮母港片区、仙林副城新港片区、仙林副城白象片区等被点名了!
最新发展控规修编工作/控详规划优化调整正在进一步设计中!
助力长江经济带发展 南京这7大片区被点名
以下为搜狐焦点南京站根据南京市政府网站最新消息,圈出了提到的这7个区域(非官方规划图,图示仅供参考)↓↓
(点击查看大图 示意图仅供参考,不代表实际距离)
《规划编制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原文内容如下:
市规划资源局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切实做好长江南京段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加强规划编制,优化我市滨江环境,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一是优化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从速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依托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优化长江两岸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治理总体格局,统筹发挥对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包括水生态、航运、岸线、产业等专项规划的统领约束作用,保证“一张蓝图”管到底。
二是落实总体规划要求,积极开展控规修编工作。牵头完成滨江新城江宁组团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南京新港高新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整合,开展板桥新城梅钢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完成燕子矶滨江地区、栖霞山邮轮母港片区、仙林副城新港片区、仙林副城白象片区等控详规划优化调整。
三是构筑南京滨江特色空间,编制滨江景观等城市设计。结合长江生活岸线的提升打造,建立滨江公共空间体系,增强对滨江地区存量建筑的综合利用。加强滨江腹地与滨水地区的可达性,突出腹地公共设施与滨江风光带的融合,引入城市公共生活。重视打造滨江城市功能和天际轮廓线,严格控制沿江高层建筑的高度和形态,保护重要视线通廊。加强对滨江地区历史资源的保护利用,构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城市滨水空间。
《规划编制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内容并不长,但含金量很高,可总结为13个字,即“长江经济带、控规修编、城市设计”:
首先,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种国家级的战略,南京必须抓住发展时机;其次,为了完成第一点,必须要对重点提及的7个区域控规进行最新修编;而在控规修编过程中,要重点打造滨江城市功能和天际轮廓线,最新城市设计来了!
上三角一体化战略之下,南京的机遇来了
长江所涉及的区域在经济上向来被寄予厚望。如今,加上个“带”字,更意味着长江经济带新的目标是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要求城市之间相互协作。
从地理位置上看,长江经济带天然的地域区位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面积约达205万平方公里;从人口规模上看,上海、南京、武汉、重庆,这些人口突破百万特大城市都分布在长江经济带上;从区域管理上看,长江经济带更是包含九省二市。
据去年的报道,长江经济带各区域正在不同领域开展合作,据报道:
在上游,四川、重庆已联合签署深化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和12个专项合作协议;在中游,赣湘鄂三省政府联合签署宣言,表示将在多项生态保护事项中加强合作;在下游,已发布的《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聚焦在交通、能源、科创等多个领域,进一步明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路线。升级后的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常住人口2.2亿,是全国的1/6,2017年经济总量约20万亿,占全国23%,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不但在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和地位,也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经济人口产业高度发达融合的三角洲地区。
而在2019年政府报告中,“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中提出,要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在这些城市中,上海是全球金融中心和改革的窗口,拥有巨大的资本优势和政策优势,是这一区域的发展核心与优势。
南京是打通长江经济带与中游城市互动联系的枢纽。
杭州近年来借助阿里巴巴的影响,正在朝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互联网+” 创新创业中心迈进。
以苏锡常为代表的苏南地区,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富起来的一批城市,而且由于县域经济活跃,这里汇聚了全国最多的百强县。
1月25日,《新华日报》头版发布一篇报道:《争先进位,南京提升城市首位度》,其中提到南京将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
南京市副市长蒋跃建介绍,按省委省政府明确的“建成引领全省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的国际化大都市”最新要求,南京将更高水平“引进来”、更大力度“走出去”,与创新大国和关键小国加强创新合作,推动“深耕”,加快“生根”。同时,进一步打磨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的模式和通道,打造“沪宁合科创长廊”。
而放在又一个国家级战略——长三角一体化之下的南京来看,此刻长江经济带的规划,给了南京更多审视自己的机会,调整战略的机会!
被点名的7大片区,未来有什么新期待?
而此次提到的滨江新城江宁组团、南京新港高新园,板桥梅钢片区、燕子矶滨江地区、栖霞山邮轮母港片区、仙林副城新港片区、仙林副城白象片区等7个片区,也借着这个最新的时空机会,迎来新的发展!
对这7个片区的预想和未来,主要分为4部分:
1、完成滨江新城江宁组团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2、南京新港高新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整合;3、开展板桥新城梅钢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4、完成燕子矶滨江地区、栖霞山邮轮母港片区、仙林副城新港片区、仙林副城白象片区等控详规划优化调整。
对于燕子矶、仙林副城白象片区这些已经发展很好的板块来说,绝对是锦上添花!
燕子矶板块,拥有一线江景,燕子矶滨江商务区一期地块目前正在考古,预计近期将出让,据此前的签约情况来看,大概率是宝能综合体哦!
而仙林副城白象片区,即仙林湖板块,现在发展已经比较成熟,此前也有多幅地块用地性质变更为二类居住用地,据去年8月规划局消息白象片区EAc030-03单元规划中,生产研发用地(Mx)调整为二类居住用地(R2)。即将两幅生产研发用地,调整为6幅二类居住用地以及若干教育,社区配套用地。
根据百度地图粗略估算,增加的宅地面积将近70万方,加上原有的宅地,总宅地规模或超百万方,该片区未来预测居住人口2.8万人。
但其实,对于江宁滨江、板桥梅钢等板块的重要性和意义更大!其实早前已经透露了端倪,下面具体来看一下:
1、完成滨江新城江宁组团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据江宁滨江官微“微滨江”于2月26日报道,一方面,江宁滨江新城江全面关停大件、永辉两个码头,并完成多处沿江违法行为整治;另一方面,强化组织领导,在林业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区域范围造林绿化工作。
下一步,园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园区打造千亿级先进制造业新高地注入“绿色”动能,奏响高质量发展“绿色滨江之歌”。
千亿级先进制造业,江宁滨江的产业之心,不容小觑!
2、开展板桥新城梅钢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
2018年年底,上海宝钢股份发布公告称,梅钢将迁出南京市,原有区域建设总部和科创中心,争取2023年前实施梅山矿山关停,2028年前实施梅山钢铁冶炼转移调整。
(1)争取用十年时间到2028年底前,钢铁冶炼产能逐步迁出南京,将转移至盐城市滨海港工业园区;(2)现有梅钢区域将布局新兴产业,建设产业新城,实现梅钢区域转型升级;重点布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材料、现代贸易物流、工业服务、城市服务以及产业金融等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与城市区域经济协同发展。(3)梅钢区域已纳入板桥新城最新版规划。
让我们一起来期待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之下,南京这7大片区最新规划编制的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