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内容

2021年度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指南

长三角招商网2年前 (2022-04-15)新闻中心484

  当前,我国扩大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已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并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将给上海高水平开放带来重要机遇和挑战。本课题旨在深入分析中欧投资协定、对上海未来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和上海在对外开放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应对新的投资贸易规则和加大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的思路和具体举措。

  2.对标中欧投资协定、RCEP和CPTPP上海在开放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当前,上海正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是相互联系、互为支撑的。加快形成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对于上海提高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课题旨在从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相互联系和互动发展的角度,研究打造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的思路、路径和主要抓手,充分发挥上海作为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开放枢纽作用。

  2.上海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互动发展的现状与突出问题;

  3.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思路和举措;

  4.更好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作用推动形成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的主要抓手和对策建议。

  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明确要求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这是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做出的科学谋划,是新发展阶段浦东新区实现新一轮发展的重大使命。本课题旨在深刻领会国家战略要求,在深入分析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内涵和新一轮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推进路径和具体抓手,谋划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建设的“施工图”。

  临港新片区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发展新型国际贸易。当前数字贸易快速发展,已逐渐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我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临港新片区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速数字产业集聚,探索数据跨境流通方式,成为高水平数字贸易枢纽港。本课题旨在系统梳理临港新片区数字贸易发展基础、现状与面临的难点瓶颈,研究临港新片区打造高水平数字贸易枢纽港的主要目标和实施路径,提出临港新片区打造高水平数字贸易枢纽港的操作思路和具体举措。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提出打造“一核两带”的功能布局。从形态上看,“一核两带”犹如一张蓄势待发的“弯弓”,虹桥商务区是其“动力核”,能将长三角乃至更广腹地的发展动能和开放势能汇集于此、辐射而出。本课题旨在从打造“上海的虹桥”、“长三角的虹桥”、“中国的虹桥”和“世界的虹桥”战略视角出发,围绕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三大核心功能和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的战略目标,研究提出把虹桥商务区打造成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动力核和新增长极的思路和对策举措,进一步凸显虹桥商务区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国际定位、开放优势和枢纽功能。

  上海是我国内地吸引跨国公司总部最多的城市,跨国公司总部大量集聚对于上海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和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布局调整,国际跨国公司全球布局出现新一轮调整,在沪跨国公司总部面临推进功能升级的新机遇和新要求。本课题旨在预判当前跨国公司全球布局新动向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在沪跨国公司总部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研究提出推动在沪跨国公司总部功能升级和吸引欧美企业新型总部落地的创新性思路与举措,并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促进上海总部经济新一轮发展。

  总书记在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大会上指出,将“支持浦东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贸易结算和海外融资服务”。这既是国家交给上海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也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客观需求。本课题旨在从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和更好服务、引领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分析上海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面临新形势和新环境,聚焦难点和瓶颈制约,提出上海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的思路、路径和创新举措。

  数字货币是数字信息时代金融科技发展的产物,不仅将对全球金融系统和金融生态圈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对未来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目前深圳、苏州和上海等国内城市都在积极开展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本研究旨在从建设国际金融科技中心的要求出发,深入分析数字人民币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发展数字人民币背景下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随着全球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国际贸易业态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贸易的重心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快速转变,特别是数字革命不断改写全球贸易格局。在此背景下,超前谋划上海未来新型国际贸易业态模式,深入分析有待突破的制度瓶颈,对未来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旨在科学研判国际贸易业态模式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上海未来新型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业态模式,深入分析新型国际贸易发展的制度需求与目前存在的制度瓶颈,研究提出可操作性的发展举措与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上海也提出要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将建设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与扩大内需打造国内大市场结合起来,实现相互支撑、互动发展对于上海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城市功能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旨在从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与扩大内需、打造国内大市场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要求出发,研究提出新发展格局下推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建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促进上海打造形成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

  3.扩大内需形成强大国内大市场背景下加快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上海经济是典型的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五型经济”既是上海经济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也是强化“四大功能”的支撑点和提升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上海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要以发展“五型经济”为切入点和发力点,完善经济发展格局,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连接。本课题旨在从塑造城市经济发展新格局出发,系统分析新时代上海发展“五型经济”的内涵要求,深入剖析制约上海“五型经济”发展的瓶颈障碍,研究提出上海进一步发展“五型经济”的具体抓手和政策措施。

  平台经济是上海“五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经济和平台经济发展壮大,少数垄断企业无序竞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一状况,国家加强了对平台的规范管理和互联网领域的反垄断,这为上海在有序竞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和有利条件。本课题旨在加强规范和反垄断的背景下,充分借鉴国内外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成功经验,提出上海进一步加快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创新思路和举措,推动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是上海“十四五”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功能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2021年初,上海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明确了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要求、主要方向和基本框架,提出要强化系统集成,整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本课题旨在从推动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三大领域相互协同、互为促进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需要破解的重点难点和瓶颈问题,研究提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操作路径和具体举措,推动《意见》贯彻落实。

  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推动上海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内容,也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本质要求。在《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放大数字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做优做强城市核心功能,形成数字经济的竞争新优势。本课题旨在从推动上海经济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出发,聚焦本市产业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破解瓶颈障碍、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路、举措和政策,为下一步推进工作提供参考。

  上海强化城市“四大功能”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先进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上海“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发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引领作用和促进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新能源与智能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按照“高端、数字、融合、集群、品牌”的产业发展方针,聚焦高知识密集、高集成度、高复杂性的产业链高端与核心环节,在数字赋能、跨界融合、前沿突破、未来布局等方面占据发展主导权,着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本课题旨在从上述要求出发,以构筑上海产业发展新优势为目标,研究提出本市“3+6”产业重构和升级的主要目标、实施路径和主要抓手,推动上海产业新一轮发展。

  加强产业安全是“十四五”发展的重要任务。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面临重构和调整,特别是美国在关键技术和关键产业上频繁对我国实行封锁打压,增强产业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上海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联系国内外经济的枢纽城市,经济外向度较高,加强产业安全的要求更为迫切。本课题要求在分析研判上海产业链供应链自主控制能力和薄弱环节的基础上,厘清上海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核心要素,提出上海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目标、重点领域和对策举措。

  高新技术企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近年来,上海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力度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增多,但与北京、深圳等城市相比,在数量和质量上仍有差距。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一番。本课题旨在从贯彻落实这一战略目标和任务出发,分析梳理近年来本市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措施的成效与问题,深入剖析制约本市高新技术发展的深层问题,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大本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的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新政策和新举措,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奠定基础。

  近年来,上海持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综合保护水平大幅提升。随着RCEP落地、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和我国争取加入CPTPP,上海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面临着进一步完善升级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迫切需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进一步探索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提升知识产权全球治理影响力。本课题旨在通过对标CPTPP、RCEP等国际投资贸易协议中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标准,分析上海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存在的不足和短板,研究提出进一步完善和升级上海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举措和抓手,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对内激励创新、对外促进开放的重要作用。

  2.对标CPTPP、RCEP等国际投资贸易协议分析上海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存在的差异和短板;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大胆创新、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上海城市跨越式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国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投融资方式和渠道已经难以适应上海城市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迫切需要创新投融资渠道和方式,更多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建设。本课题旨在结合上海城市新一轮发展要求,深入分析上海投融资体制机制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研究新形势下上海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方向,提出上海城市建设投融资的新渠道和新方式。

  国有经济是上海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占比超过1/4,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上海战略性先导产业领域中,国有经济的规模还不大,发挥支撑引领作用还不够。当前上海正在推进新一轮国有经济布局优化调整,国有经济和国有资本需要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在发挥战略引领作用上持续发力。本课题旨在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要求出发,聚焦国有资本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强化国有资本对本市战略性先导产业支撑引领作用,分析上海国有资本参与战略性先导产业领域投资的现状与难点堵点,研究提出加大国有资本对本市战略性先导产业领域投资的思路和实施路径,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近年来,上海按照全域旅游发展要求,积极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着力打造“处处是景、时时宜游”的城景一体化发展格局,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全域旅游工作的深入开展,旅游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微更新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亟需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本课题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剖析上海全域旅游发展在城市规划和微更新方面存在的制约和困难,研究提出从城市规划和微更新角度更好促进上海全域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相关措施。

  2.从城市规划和城市微更新角度看上海深入推进全域旅游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上海城市规划和城市微更新更好支撑服务上海全域旅游的总体要求、相关措施和政策建议。

  推进上海医药产业与医疗服务业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完善医药产业创新链和价值链,而且可以通过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有效衔接,改善和提升医疗健康服务供给质量,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助力“健康上海”建设。本课题要求以医疗企业进入医疗服务业的路径方式为核心,在深入分析现状与难点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医药产业与医疗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和经验,提出上海医药产业与医疗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实施路径、主要抓手和切入口,完善从研发、临床、制造到应用的全产业链政策支持体系。

  3.国内外医药产业与医疗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和经验、新举措和医疗企业进入医疗服务业的路径方式;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报告的前沿阵地,也是应急医疗救治网络的网底,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不仅是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社会基层公共服务、提升基层风险应对的重要抓手。本课题要求在深入分析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现状和处置流程的基础上,识别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公共卫生应急方面的短板和瓶颈,提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定位、职能和要求,并提出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主要思路、建设重点和推进策略。

  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城市南北功能布局调整升级,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更新利用,为区域转型发展植入新功能、培育新产业、打造新增长极。要以产业升级推动金山整体转型,以科技创新为宝山转型注入新动力。本课题旨在以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为核心,研究提出推动上海城市“南北转型”的实施路径、主要抓手和对策举措,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塑造“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市域空间新格局。

  区级经济是体现上海城市实力的重要基础。与周边省市相比,上海区级经济的活力还不够强,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亟待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为区级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本课题旨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从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的角度,对制约上海区级经济活力提升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做强上海区级经济的有针对性的思路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加快“五大新城”建设是上海“十四五”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但“五大新城”建设不能完全依赖政府投入,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为此,需要解决一系列体制机制和政策问题。本课题要求在分析当前社会力量参与新城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剖析存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围绕“五大新城”的功能定位和特色,借鉴国内外新城建设经验,研究提出破解瓶颈制约、广泛吸引社会力量特别是国有企业参与五大新城建设的政策思路和对策建议。

  将“五大新城”打造成为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是“十四五”时期上海优化功能布局、塑造市域空间新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五大新城”建设需要在打造成为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的总体目标下,贯彻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在功能定位、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等方面错位发展,体现各自特色,为此,需要实行差别化政策上进行引导。本课题旨在从“五大新城”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的目标要求出发,立足于各新城的功能定位,在已出台“1+6+5”政策文件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促进五大新城建设的差别化政策方案,推动五大新城形成各自的发展特色。

  《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高品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城倾斜,特别是要集聚一批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资源,这就要求新城加快引入一批高水平、专业化、国际化的国内外优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本课题旨在分析研究现阶段五大新城在引进和留住国内外优质医疗卫生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梗阻。在此基础上,参照大湾区、海南省等地的相关经验做法,针对国内和国外优质医疗人才引进,研究提出推进优质医疗卫生人才向新城集聚的思路和举措,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4.加快推进国内和国外优质医疗卫生人才向新城集聚的对策措施和相关政策建议。

  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上海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上海将加快“五大新城”建设,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是需要统筹考虑的问题。本课题旨在分析加快“五大新城”建设的背景下促进上海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研究提出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上海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路和重大举措,服务构建市域空间新格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十四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仅要靠政府推动,而且必须调动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本课题要求在分析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上海乡村振兴的现状和成效的基础上,剖析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瓶颈和难点问题,研究提出引导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主要路径和政策措施。

  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土地要素市场配置的关键环节。2020年国家颁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本课题旨在分析上海推进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设进展情况的基础上,聚焦市场运行体制机制上的难点和瓶颈问题,研究提出加快建设上海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市场运行体制机制的思路和举措。

  3.国内省市在构建完善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运行体制机制方面的经验做法;

  地下空间资源的高质量开发利用是国际大都市提升城市经济密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提出,要坚持分类、分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实现纵向协调和横向连通。近年来,上海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步伐不断加快,但也面临系列瓶颈问题的制约。本课题要求在分析上海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和瓶颈制约,并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和借鉴国内外经验,研究提出上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思路和路径,以及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举措和政策建议。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安全韧性城市是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的重大任务,《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也明确提出了建设韧性城市的发展导向。作为超大城市,上海面临的公共卫生、生态风险等风险以及不确定因素较多,亟待加快建成安全韧性城市。本课题旨在分析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内涵和要求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上海超大型城市建设安全韧性城市的基本情况和面临的瓶颈问题,结合新形势新要求,研究提出上海建设安全韧性城市的基本思路、重点领域和重大举措,并提出主要抓手和相关政策建议。

  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政府提出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提出在2025年提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并将其纳入“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中。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作出艰苦的努力。本课题要求在对上海碳排放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和场景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上海提前实现碳排放达峰的可能性和难点瓶颈,并借鉴国内外削减碳排放的借鉴做法,提出上海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的主要思路、实施路径和关键举措。

  流通体系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当前,长三角区域现代流通体系和一体化大市场建设不断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商品和要素流通制度环境显著改善,但在畅通区域市场网络、推动跨地域跨行业市场互联互通等方面仍有不少堵点亟待打通。本课题旨在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出发,以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大市场为目标,分析长三角地区在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上面临的主要瓶颈和障碍,研究提出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大市场的总体思路、重大举措和政策措施,推动长三角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5.统筹推进长三角现代流通体系和长三角一体化大市场建设的主要抓手和政策建议。

  全球专业服务机构是全球资源配置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也是提升城市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重要支撑。全球专业服务机构的集聚度是体现城市全球枢纽和节点地位的重要指标。上海要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必须吸引全球专业服务机构大量集聚。本课题旨在从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出发,对上海全球专业服务机构集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系统评估。在此基础上,结合上海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做法,提出进一步吸引全球专业服务机构的思路、举措和政策建议。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着眼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进博会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必须更好发挥平台枢纽功能,增强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强化上海在“双循环”新格局的中心节点功能和战略链接功能。本课题旨在分析总结进博会溢出效应的基础上,结合打造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研究提出如何更好发挥进博会的平台枢纽功能,增强链接效应,进一步强化上海开放枢纽门户功能的操作思路和重大举措。

  1.进博会在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中的地位和作用;

  外资金融机构大量集聚是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标志,也是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重要体现。经过40年来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目前上海已成为全国集聚外资金融机构最多的城市,并跻身于全球金融中心的前列。但与期望相比,外资金融机构作用发挥仍然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进一步提升。本课题旨在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的要求出发,研究分析在沪外资金融机构作用发挥的制约与障碍,提出促进在沪外资金融机构发展和进一步扩大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思路和举措,为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服务。

  新型研发机构是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产物,也是开展高水平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伴随着一系列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新型研发机构在全国加速落地,规模效应初显。上海“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促进多元创新主体蓬勃发展,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释放本市新型研发机构的体制机制优势,完善系统性的发展支持政策,引导其围绕科研与产业对接需求进一步强化产业技术研发与服务能力,推动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的双向链接机制,为扩大高水平科技供给提供支撑。

  “十四五”时期,中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这对上海更好发挥科创资本作用,提升上海金融服务科创能力,促进科技、金融、产业良性互动循环提出更高要求。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丰富的金融和资本资源,但在发挥科创资本作用上,相比深圳、北京等城市仍然存在短板和瓶颈。本课题旨在对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科创资本作用发挥进行系统评估和横向比较的基础上,剖析制约上海科创资本作用发挥的核心问题和主要障碍,研究提出新阶段更好发挥科创资本作用的操作性思路和具体举措。

  随着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人才流动趋势出现了重大变化,这为上海加快引进人才提供了新机遇。但与此同时,国际吸引人才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上海作为我国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承载地,大量引进国际高端人才至关重要。近年来,上海以自贸试验区改革为契机,实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突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面对国际人才流动的新趋势,仍需要与时俱进,进一步优化完善引进人才政策,加大引进国际高端人才的力度。本课题旨在以国际化眼光,分析新形势下国际人才流动的新趋势,并在对现有引进人才政策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借鉴当前国内外吸引人才的新动态和新做法,提出抓住机遇,进一步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的突破性政策和举措。

  生活数字化转型是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三大重点之一,也是提高上海城市生活品质、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支撑。打造智能便捷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养老、社区生活等民生领域数字化示范场景建设,推进商业、文娱、体育、出行、旅游等生活服务数字化新模式、新业态健康发展,是推动生活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本课题旨在准确把握现阶段上海推动生活数字化转型内涵要求的基础上,针对面临的难点和瓶颈问题,研究提出上海城市生活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推进路径和主要举措,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推进和实施“民心工程”是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按照十一届市委九次全会部署,上海重点聚焦“老小旧远”以及教育、卫生、交通等领域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深入实施推进了一批感受度强的民心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推进工作中也存在着过多依靠政府力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不够等问题。本课题旨在梳理总结“民心工程”实施以来所取得成效基础上,重点聚焦推进机制,分析“民心工程”在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提出进一步完善“民心工程”推进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对策举措和政策建议。

  随着上海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进一步优化城市营商环境,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越发凸显,影响了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集聚吸引高端人才。本课题旨在以提升上海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为目标,以公共教育服务为重点,分析当前上海优质教育资源在供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瓶颈,并参照国内外超大城市相关经验做法,研究提出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思路和举措。

  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当前上海健康服务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领域不断融合,催生出很多健康服务业的新产业和新业态。本课题旨在分析当前上海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梳理健康服务业出现的新产业和新业态,研判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征,剖析健康服务业新产业和新业态可能出现的风险和监管难点,研究提出上海推进健康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以构建高品质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推进“健康上海”建设。

  近年来,上海积极推进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建设,大力推动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对本市增强医疗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临床诊疗水平持续提高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国际发达国家及地区相比,本市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仍然滞后,与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要求不相匹配。本课题旨在通过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国际比较,梳理本市研究型医院建设的主要短板,在此基础上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研究提出进一步推进本市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的思路、举措和政策建议。

  近年来,上海积极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国家要求,加强体育运动指导,积极推广运动处方,努力推动人民群众将运动健身作为一种有效预防疾病的生活方式,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难点和堵点,如个性化运动处方不多、交叉型人才培养不足等。本课题旨在梳理上海“体医融合”的推进情况和主要难点,剖析制约上海“体医融合”的关键堵点。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深入推进上海“体医融合”实施路径、主要举措和政策建议。

  上海作为中国的产床摇篮,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众多红色革命遗址及纪念地。立足建党百年新起点,充分挖掘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价值,通过资源整合和利用方式创新,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的生命力、感染力、影响力,对于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和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题旨在研究梳理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现状,提出整合创新利用资源、讲好红色革命故事的总体思路和举措,并针对红色文化资源统筹、研究、利用、传播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上海也提出将加快提高数字化治理水平作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内容。近年来,上海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在优化营商环境、改进政务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本课题旨在结合城市数字化转型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上海数字政府建设成效和不足,梳理剖析制约数字政府建设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并借鉴国内外政府治理数字化智慧化的经验,研究提出上海加快打造数字政府、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与水平的操作性思路、具体举措和相关政策建议。

  人口老龄化是制约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养老负担重、服务不足,已经成为上海民生发展的重要短板。为此,利用长三角广阔的腹地统筹养老服务资源布局,激发养老服务资源效能,成为上海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课题。本课题旨在梳理分析长三角养老服务合作的潜力和关键瓶颈,研究提出推动长三角区域在养老服务领域开展更多合作的实施路径,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长三角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850860.com/index.php/post/12407.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打造“上海设计长三角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长三角全球创意设计大赛好物盛典在上海揭幕

打造“上海设计长三角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长三角全球创意设计大赛好物盛典在上海揭幕

  打造“上海设计 长三角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新模式。23日,以“让好物遇见创意让创意触网数字”为主题的“长三角全球创意设计大赛”好物盛典活动在上海举行。   在长三角城市...

“十四五”上海将绿色发展全面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 加强长三角区域协作

“十四五”上海将绿色发展全面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 加强长三角区域协作

  中新网上海8月18日电 (记者 陈静)上海市生态环境局18日披露,上海印发了《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实现碳排放达峰为引领,将绿色发展全面融入经济社会...

2021年长三角内陆开放联动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

2021年长三角内陆开放联动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

  周健报道 7月19日,由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金华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主办的2021年长三角内陆开放联动发展论坛在上海启幕,本次论坛主题:抢抓新机...

2021长三角城市人口增长排位:谁起谁落?

2021长三角城市人口增长排位:谁起谁落?

  长三角强市如云,多个都市圈划分“地盘”、同台竞争,哪些城市人口正在涌入?哪些强市人口吸引已显乏力?   本文将聚焦长三角2021年常住人口超500万的大城市,通过观察...

铁路这十年:高铁密织成网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铁路这十年:高铁密织成网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总长超过1.3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超6500公里,这是长三角目前的铁路网规模。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三角区域呈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态势。以全国4%的面积创造约1/...

护航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海高院发布会聚焦这些关键词

护航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海高院发布会聚焦这些关键词

  10月10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上海法院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工作报告和典型案例。   工作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1年...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交通银行着力打造区域特色优势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交通银行着力打造区域特色优势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交通银行着力打造区域特色优势...

十个“大”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十个“大”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十个“大”引领长三角 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