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招商这次出绝招了
被陆续清理废止,倒逼地方政府纷纷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以期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抢占先机。
比如3月份,深圳先是宣布在全市推行“园区贷”,紧接着就出台了“零租金”招商新政。
广州也在近日发布“投资发展10条”,并首次上线“可招商土地超市”平台。
在此之前,上海发布了“招商引资15条”,推出5种创新招商方式;成都和南京也陆续组建成立“招商中心”,统筹资源协同作战。
新一轮城市招商引资竞赛,已经拉开帷幕。
今年以来,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和竞争加剧,传统招商模式显然难以满足企业对投资环境的多元化需求,于是各地纷纷出台一系列创新举措,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项目落地。
小明总结了今年地方招商引资的四个创新打法。
头部是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直接免租。
对于企业来说,办公场地和生产厂房的租赁成本是一项重要支出。尤其对于初创企业、中小微企业而言,高昂的租金已然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市南山区推出三大举措:
首先是“模力营”AI生态社区推出超5万平方米创新研发空间,给予入驻团队蕞高2年免租优惠,免租期满后,符合条件的入驻政策性产业研发用房,享受市场租金3-7折优惠。
其次是试点“零租加速营2.0”计划,推出超5万平方米社会孵化空间,对入驻“零租加速营”的团队或企业,提供蕞低3-6个月、蕞高无上限的免租优惠,免租期满后,续租享市场租金3-7折优惠。
蕞后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企业提供近100万平方米政策性产业研发用房和工业上楼厂房,入驻企业可享受市场租金3-7折优惠。
不难看出,这三项政策都为企业或团队提供了免租优惠或租金折扣,直接降低了入驻主体的租赁成本。而且三个政策都明确聚焦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比如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高度契合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戳这里,了解智慧园区招商解决方案
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往往存在信息不畅通、资源分散、服务不专业等问题。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城市需要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招商引资模式来吸引优质企业和项目。
为了更加精准有效地招引符合全市产业发展的项目,成都和南京陆续成立招商中心,从体制机制、招商模式、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优化、转型提质。
比如成都招商中心就建立了信息挖掘、基金招商两大创新工作机制。
信息挖掘机制,犹如为招商工作安装了“精准导航”,有效破解了传统招商模式下,项目信息获取渠道零散、难以契合城市产业需求的难题。
基金招商机制,将企业蕞关心的资金问题直接嵌入到招商链条中,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招商单纯依靠土地、政策优惠的方式,对于那些有发展潜力但资金短缺的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长期以来,中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却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等诸多问题。
一方面,中小微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资产较轻、缺乏抵押物等原因,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往往不愿意为其提供贷款;另一方面,传统金融体系的审批流程较为繁琐,中小微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所需资金。
于是今年3月,深圳宣布市内所有园区全面推行“园区贷”。
“园区贷”是由政府、园区、银行、担保机构协同参与的金融产品,其核心风控逻辑在于,银行依托产业园区依法依规运用入驻企业的房租、水电燃气缴纳等多维数据,结合“常规指标—园区指标—加分项”等多维评分体系,对企业进行综合打分,完成风险评级和审核,从而合理确定贷款结构并完成授信审批。
另外,针对不同园区的特点,“园区贷”还推出定制化的金融服务方案。例如,工商银行依据“一园一策”的方式,与水贝万山黄金珠宝产业园区合作推出“黄金珠宝贷”,与龙岗天安数码城合作定制“科创赋能贷”。
在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地改变着各个行业的发展模式。招商引资领域也不例外。传统的招商方式往往依赖于人工收集信息、线下洽谈等,效率较低且信息覆盖面有限。随着企业对投资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需要更加高效、精准、智能的招商方式来吸引企业。
广州首次上线的“广州市招商土地超市”,集成全市420宗、近19平方公里优质地块资源,企业通过产业类型、区位条件、用地指标等进行智能筛选,即可实现“指尖选地、一键直达”,推动土地供需精准对接。戳这里,了解智慧园区招商解决方案
成都上线的AI招商大模型“蓉e投”,运用DeepSeek等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构建24小时即时响应的全球投资客服平台,面向全球投资者提供投资咨询与对接服务,投资者在“蓉e投”平台,能一键获取成都的投资环境、发展机遇、机会清单、应用场景等实用信息。
招商引资是地方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然而近年来,各地招商内卷严重,为争投资、抢项目,竞相出台税费、用地等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
所以从去年开始,中央多次发文纠偏,推动各地招商引资从比拼优惠政策、搞“政策洼地”,向比拼营商环境创“改革高地”转变,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那么,不拼“优惠”和“补贴”,地方招商引资未来将如何“进化”?小明有几点看法:
趋势一:打破地域限制,地方积极开展跨区域、国际化的招商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局限于本地域的招商引资模式,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打破地域限制,积极开展跨区域、国际化的招商合作,成为各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比如上海就提出要构建全球招商服务网络,推动建立覆盖重点国家、地区、城市的境内外招商网络体系,加强招商人员配备。鼓励各区、重点产业园区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与全球招商合作伙伴开展合作招商。
成都招商中心也提出要全力拓展招商引智渠道:首先是做好与市投促局3个驻外中心的沟通联络,进一步织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招商网络,同时密切链接链主企业、央国企、商协会,与境内外经济组织、中介机构建立沟通联络渠道,拓展招商“朋友圈”。
其次还要主动出击,组建精干的小分队、尖刀班,常态化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城市开展驻点招商,打好阻击战、主动战。
趋势二:“税收返还”成过去式,场景招商、要素招商成为新风尚。
过去,很多城市都采用“税收返还”的优惠政策来招商引资。虽然该方式在短期内可以吸引不少企业,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弊端也逐渐暴露,比如易增加地方财政压力、易引发不良竞争、易滋生企业投机行为等等。
所以从去年开始,全国多地陆续叫停税收返还,全面清理违规税收优惠财政奖补。
当“以税引商”模式走到尽头,意味着地方招商引资工作需要调整思路,创新打法。
比如上海今年就推出5种创新招商方式:
一是产业生态招商,即围绕全市产业地图和市区协同重点产业链责任分工,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排摸梳理目标企业清单,开展靶向招商。
二是场景招商,即用好本市海量应用场景优势,面向制造、金融、健康、零售、商务、文旅等重点领域,建立定期征集发布创新应用场景机制,以更大的市场机遇吸引优质项目落地。
三是要素招商,即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市、区两级共同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建立产业基金和市场化基金联动机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补链强链,助力实体型招商项目落地。
四是会展招商,即遴选国际影响力大、产业契合度高的国内外会展活动,举办重大招商引资推介活动,提高对接成效。
五是载体招商,即依托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大力拓展产业发展增量空间,鼓励企业和园区打造“智造空间”,推动优质项目加快向高品质载体集聚。
趋势三:招商引资不能“饥不择食”,精准靶向招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此前,部分城市在招商引资中存在“饥不择食”现象,导致部分园区陷入“企业质量参差-配套服务不足-后续招商困难”的恶性循环。
在这样的背景下,精准靶向招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愈发凸显。
比如深圳就规定,企业申报入驻模力营空间,主营业务应聚焦于人工智能领域,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且注册地在南山区。
南京更是直接成立4个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精准招商。
其中,南京人工智能(软件)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将全力突破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应用,强化算力、算法、数据、应用场景协同联动。
南京机器人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旨在巩固工业机器人优势地位,支持埃斯顿实施“双百亿”行动,建设机器人生态产业园。
南京生物医药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将推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生物医药分中心建设,探索“产学研医”融合路径。
南京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将围绕5G/6G、卫星互联网、未来网络、量子通信、光通信、算力等领域,拓展空天地一体化通信应用。
趋势四:租金减免非万能,多元配套政策才是长久之计。
在各地招商引资的激烈角逐中,租金减免政策作为一项常见且直接的招商手段,在短期内的确能产生显著的虹吸效应。然而,若仅有租金减免,这种繁荣往往难以持久,极易陷入“招商-流失”的恶性循环。
所以未来的招商引资,地方应该充分意识到企业的多元化需求,精心配套一系列全面且针对性强的政策。
比如深圳南山区就推出“六个一”行动方案,形成“一个人(人才引进)、一间房(住房保障)、一张桌(创业场地)、一笔钱(企业孵化)、一场景(应用诉求)、一条龙(资源对接)”的立体化支持体系。
上海也提出要优化招商引资服务保障,比如设立企业服务专员,建立项目问题及时发现和亮灯预警机制,试行招商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等等。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