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乐昌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广东乐昌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四推进乐昌产业转移工业园良好发展的对策建议在广东省的双转移大背景下在粤北山区优化产业结构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驱动下乐昌产业转移工业园未来应立足于园区区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以高效集约绿色发展为思路将园区打造成为以轻工纺织机械电子家具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的生态产业新区
2016 年 12 月刊 第 34 期
广东乐昌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发展现状、 问题及对策建议
(广州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
产业转移工业园是广东省政府为促进全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重要战略, 对区域 摘要: 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乐昌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现状, 认为目前园区已具备开发建设 条件, 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格局。但仍然受限于管理体制落后、 投资不足、 人才体系不全而导致的 一系列土地开发低效、 产业配套不足等深层次问题。据此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以期为推动产 业转移工业园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乐昌;产业转移工业园;园区发展
实现粤东西北欠发达地 为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1], 区的跨越式发展 , 2005 年广东省政府做出珠三角与粤东
乐昌产业转移工业园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乐昌市, 是粤、 湘、 赣、 桂四省的交汇中心, 也是广东省与内陆省份 经济贸易的中转站。 乐昌产业转移工业园于 2006 年被认定为省级产业 转移工业园, 原由乐昌市与东莞市东坑镇联合共建, 2014 年转由东莞大朗镇对口帮扶[7]。 同年园区累计投入开发建 设资金 7.75 亿元, 工业增加值 7 亿元, 占乐昌市工业增加 值的 33.2%。园区总面积 13463 亩,其中工业用地 8528 亩, 分为城东地块和河南地块。城东地块面积 10512 亩, 距离乐昌城区 5 公里且临近武广高铁乐昌站, 有省道 345 线东西向穿过地块直通城区, 主要用于发展纺织服装 、 机 械制造等园区主导产业。河南地块面积 2950 亩, 位于乐 广高速路口, 可快速连接广州和乐昌城区, 重点培养发展 新兴产业和商贸物流业。
西北地区联合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战略决策。这一决 策有效推动了全省土地资源共享,为珠三角地区优化产 业结构、 发展高新技术腾出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也加快了 粤北和东西两翼的发展步伐, 实现了珠三角地区资本、 管 理、 信息 、 品牌与粤北山区及东西两翼土地 、 自然资源等 方面的优势互补。但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诸多问题, 也同样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并妥善解决。
一、 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发展现状
产业转移工业园是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地区专为转入 产业而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 。 广东省大力推行产业转移
工业园以来, 在引导产业转移 、 统筹区域发展 、 加快形成 转入地的增长极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015 年 40 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年均增长 26%,占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增加值的 25.8%[4]。 其 全省 80 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已落户企业 4900 多家, 中新落地工业企业有 40%来自珠三角地区,投资总额达 850 亿元。共计完成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1386 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6.6%, 是全省平均增速的 2.3 倍, 全口径税收增长 23.8%, 是全省平均增速的 1.8 倍 。
) 园区土地已满足开发建设的要求 。 园区道路硬 (1 化、 土地整平等已基本实现, 建成了污水处理厂 、 生活服 务区、 供水加压站、 管道天然气等生活配套设施, 满足了 “通 水、 通路、 通气、 通电、 通讯、 通纳污管网” 的 “六通” 要求[8]。 ) 交通道路设施的整体框架已基本形成。 城东地块 (2 东西向与南北向主干道已成型, 路网集中在沿 S345 线的 已建成区。 省道 345 线由西向东穿越城东地块, 形成城东 地块与乐昌市区连接的便利通道。武广高铁客运站距离 城东地块仅 1 公里,京广铁路由北往南在河南与城东地 块之间穿过, 其货运站距离城东地块 3 公里, 距河南地块 约 2 公里。 广乐高速引线由西向东经过河南地块, 引线连 接广乐高速与省道 248 线 年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中产值超过 100 亿元的有 25 个, 超过 300 亿元的达到了 6 个。产业转移园促进了 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粤东西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 速更是连续 6 年高于全省和珠三角地区。 多年来, 位于广东北部山区的乐昌市也在积极推进产 业转移园建设, 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实现广东产 业梯度转移作出了极大贡献。但在这一过程中也产生了 许多问题, 如产业转移园的开发建设 、 行政管理 、 招商引 资、 产出效益、 人才瓶颈等 制约着园区进一步发挥经济
占总用地的 31.26%, 园区目前已开发建设用地 3747 亩, 相对于 2014 年的 16.56%已有所加快 。当前建设用地主 要来源于城东地块, 分布于省道 S345 沿线, 以工业用地 和平整用地为主。 其中, 工业用地面积 47.49 公顷, 占园区 总用地的 5.29%, 平整用地面积为 160.30 公顷, 占园区总
效益。 因此, 有必要厘清乐昌产业转移园的发展现状及问 题, 探讨推进产业转移工业园更好发挥经济效益的对策。
二、 乐昌市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发展现状
CONTEM PORARY ECONOM ICS
用地的 17.86%。园区中心呈现出平整用地包围工业用地 的特征, 外围则是大量的未征用地存量, 未来园区的发展 还具有充足的土地保障。
Dec. 2016 No.34,
施投入较少, 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 。对外道路 基本是市区延伸至周边的省道和乡道, 道路网络等级需进 一步明确。园区内部道路只有少量的主干道, 其余多为乡 道, 布置零散, 道路网密度不足, 功能不明确, 内部道路在 密度、 等级、 质量等方面亟待提升。此外, 园区内还存在农 林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以及大量未开发建设的土地, 断头 路、 丁字路较多, 难以满足园区的交通需求。
园区现有签约工业项目 39 个, 其中已有 28 家企业落 户投产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9 家 ) , 主要涉及机械铸造、 纺 织服装、 生物保健、 食品加工、 采矿、 建材、 五金制品以及新 型材料等 8 种产业。2015 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达 28.96 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 7.65 亿元, 共计吸纳 就业人口 2858 人,形成了以机械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为 主导, 兼顾发展绿色环保、 生物技术、 循环经济等新兴产业 的多元化产业格局。 整体而言,乐昌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还处于起步阶段, 具有较大的后发优势。园区的后续发展, 一方面可以借鉴 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少走弯路, 少付出代价; 另一方面可凭借本身大量的土地储备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吸引大型的投资项目。
4、 产业发展基础弱、 层次较低、 人才体系不全
一是园区产业基础薄弱, 企业规模偏小, 产值超亿元 的大型企业只有 9 家。 虽然产业门类多, 但产业链较短, 产 业之间 、 企业之间关联度不大, 基本处于 “各自为战 ” 的状 态, 没有发挥出资源共享的园区优势。企业应对市场变化 的能力也不足, 市场竞争力较弱, 对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能力有待提高。二是大部分企业以经营初级生产为主, 产 业层次较低, 经济效益不高。 园区内多数企业属于 “来料加 工型 ” , 从事初级产品的生产制造, 产品较为单一, 附加值 不高。管理思维、 生产设备也较为落后, 创新意识不强, 设 计能力较弱, 没有自主品牌, 缺乏核心高新技术。 三是人才 体系不全, 劳动力短缺, 熟练工人外流现象严重。 受限于外 部经济环境 、 企业融资困难以及生产发展条件不佳等问 题, 园区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人才体系, 劳动力结构以低端 劳动为主, 且存在用工难问题, 仅纺织业就缺工 1500 人, 机械制造业缺 300 余人。 同时, 熟练工人不断外流, 严重制 约着企业的人才储备和长远发展。四是受投入资金限制, 园区建设落后于招商引资, 产业规划 、 园区管理均有待加 强。而招商引资方面缺乏大项目支撑, 尤其缺乏大型企业 集团和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无法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同时, 乐昌产业转移园作为生态发展园区, 其资源与环境 问题备受关注, 节能减排任务较重, 也面临着土地节约集 约利用方面的挑战。
1、 落后的管理体制导致土地开发低效
目前, 园区存在建设量小 、 大量已征未建用地未得到 充分利用以及土地利用效益偏低的问题。 尽管目前开发建 设速度已有所提高, 但相对比例还是较低。特别是城东地 块未征用地和已征未建用地存量比较大, 约占城东总用地 面积的 43.04%。部分土地出让年限已久, 但至今尚未开发 建设, 真正建设使用的企业更是少数。这就加大了土地整 合难度, 对园区的建设开发、 交通组织等产生较大的限制, 不利于土地管理。究其原因在于园区管理体制的落后, 没 有跟上产业转移的发展步伐,存在重招商轻管理的现象, 管理人员对珠三角地区先进管理理念的接受能力较差, 开 放程度较低。园区管理机制落后, 直接导致转移企业无法 适应管理环境,不利于珠三角外向型企业的落户开发建 设, 因此大部分签约企业还处于开发建设的可行性分析阶 段, 距离真正落户投产还有一段距离。
四、 推进乐昌产业转移工业园良好发展的对 策建议
在广东省的 “双转移” 大背景下, 在粤北山区优化产业 结构、 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驱动下, 乐昌产业转移工业 园未来应立足于园区区位、 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以高效、 集 约、 绿色发展为思路, 将园区打造成为以轻工纺织、 机械电 子、 家具制造、 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的生态产业新区。
2、 公共服务设施 、 产业配套设施等级偏低, 规模 偏小, 无法满足园区生产要求
受限于投资不足,目前园区内产业配套的相关生产 性、 生活性设施都相对落后, 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的基本 要求, 已成为制约园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园区功能单 一, 公共服务设施较少, 规模偏小, 档次较低, 大部分公共 服务依靠外部解决, 如医疗卫生 、 教育 、 体育等, 基本缺失 了生活功能。 商业设施主要是依托房地产而布置的沿街商 业, 但受限于生活配套设施的不足, 居住区尚未投入使用, 房地产资金回笼困难, 无法带动商业的发展。园区内均为 通勤人员, 从长远来看, 不利于园区生活 、 产业配套的完 善。因此, 未来可考虑扩大吸引社会资本的投资规模。
强化产业配套服务, 推动重点产 1、 完善产业链, 业集群化发展
园区具有较好的纺织和机械产业基础, 尤其是纺织产 业, 乐昌纺织制衣行业出口创汇在韶关市排名头部, 也是 华南地区唯一的特种纱生产基地 。因此, 应借珠三角产业 转移的契机引进龙头企业, 强化产业配套服务, 形成企业 集聚, 完善纺织产业和机械制造全产业链的发展, 推动园 区纺织服装业和机械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 在机械制造业方面, 应针对性地推动精细机械 、 钟表 制造产业向园区集聚, 进一步吸引龙头机械制造企业的进
3、 道路交通未成体系, 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园区的对外交通虽已建立起连接, 但由于城市基础设
带动集群的发展。在纺织产业方面, 珠江三角洲地区 驻, 大型纺织企业存在较大的转移趋势,而目前广东省纺织 产业亦缺少核心大型企业, 核心竞争力还处于较弱阶段。 因此, 可通过承接珠三角纺织产业转移, 借力珠三角完整 的纺织产业链, 大力培育本土龙头企业, 不断发展完善纺 织产业上下游产品及相关配套产业,形成具有核心竞争 力的纺织产业集群。
2016 年 12 月刊 第 34 期
提高项目履约率和动工率。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 励办法, 对成功签约并顺利投产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对 信用等级高的企业给予减免租金和园区费用的奖励。健 全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优先启动重大项目的招 商并着力推动重大项目的落实投产。简化企业入驻审批 流程, 提高准入评审效率。 建立招商与入驻的一体化服务 机制, 明示企业办事与******窗口, 使之诉求有道, 维护投 资者的合法权益, 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
2、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创建宜居宜业生态产业 新区
乐昌产业转移园作为乐昌市发展和粤北承接产业转 移的重要节点, 应坚持生产和服务并重, 加快完善公共服 务设施, 尤其是展销、 居住、 生活等城市功能, 打造乐昌市 宜居宜业的生态产业新区。 建立健全利益分享机制, 以市 场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杠杆,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新方 式。积极创新投资模式, 如投资众筹、 项目众筹等多种方 式吸引财力雄厚的企业或社会组织、个人投资兴建园区 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 加快改善园区基础条件, 全面提 高园区的生产和服务承载能力。 城东地块以现状企业为基础, 发展壮大纺织服装、 机 械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应充分利用靠近老城区 的便利条件, 分两步发展: 近期主要依靠老城区的公共服 务设施为园区服务, 实现园区与老城区的产城融合; 远期 完善并强化城东地块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减少老城区 的负担, 形成生态化产业新区。 河南地块结合交通门户优 势主要发展商贸物流业, 近期主要服务于园区自身, 并适 当扩大辐射中心城区及市域南部地区,承担更大的城市 功能; 远期应以生物技术产业为基础, 鼓励发展研发实验 等科研功能。 总体而言, 不论城东地块还是河南地块东都 应重视自然生态的保护与利用,注重工业废水废气和固 体排放治理, 保护环境, 通过职住平衡、 功能复合、 配套完 善、 产城融合, 打造生产与服务相统一 、 发展与环境相协 调的宜居宜业、 生态良好的产业新区。
形成园区的良好发展环境 5、 创新管理体制,
“一站式” 服务, 创新管理体制。 适 严格实行企业入驻 当放宽并明确园区管委会的管理权责,管委会可全面统 筹协调和管理园区的开发建设 、 招商引资 、 项目审批 、 园 区日常管理等事宜。 一是实行 “企业化” 运作, 组建具有独 立法人资格的管委会下属开发建设公司,负责工业园的 整体建设和经营, 提高园区开发建设的专业化水平; 二是 积极培育金融保险、技术咨询、法律财务等专业服务机 构, 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 “保姆式” 服务; 三是完善企业准 入机制, 降低企业入驻门槛, 同时要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 营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形成良好的园区发展环境。
搭建技能培训平台, 促进科技推 依托技术咨询机构, 广。 重点引进支柱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端人才, 大力培育一 批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人才,大规模培养配套产业的专 业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 加大人才激励力度, 对引进的人 才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人才安置奖励、 财政奖励, 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进行表彰。
[1] 赵祥 、 —基于广 郭惠武: 产业转移的区域合作机制研究 —— 东省产业转移园的博弈分析[J].南方经济, 2014 (3 ) . [2] 赵艳娇: 产业转移背景下广东省工业园区建设的问题和对 策[J].当代经济, 2014 (8 ) . [3] 覃成林、 陈晨: 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功能与发展模式研究—— — 区域合作理论 以广东为例[A].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 、 与实践创新暨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学术研讨会[C].2011. [4] 朱小丹: 政府工作报告— ——2016 年 1 月 25 日在广东省第十 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EB/OL].http: //zwgk.gd.gov. cn/006939748/201602/t20160201_641795.html. [5] 苏力: 粤东西北去年新建产业转移工业园 40 个, 留着珠三 角投资 850 亿[N].南方日报, 2016-04-14. [6] 李东: 加快韶关市产业转移园建设的思路[J].北方经济, 2009 (18 ) . [7] 东莞东坑 (乐昌 ) 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 园区简介[EB/OL]. http: //www.lcsgyy.com/show.asp?id=295. [8] 东莞东坑 (乐昌 ) 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 乐昌产业园简况 [EB/OL].http: //www.lcsgyy.com/show.asp?id=358. (责任编辑: 刘冰冰 )
培育新兴产业, 提高 3、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层次
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现代制造业以及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并重的思路, 着力提高园区产业层次。 园区应注重培育新型化工 、 生物保健 、 矿产资源深加工 、 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内生性,主动对接韶关珠江西岸 装备产业带建设, 并结合乐昌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 吸引 高端机械装备制造业、特色轻工业等支柱产业向园区内 集聚, 带动机械制造 、 纺织服装 、 建材家具等传统优势产 业的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层次。
4、 完善招商机制, 推进精准招商
加强并创新园区的招商引资宣传推介,应借助新媒 体、 移动客户端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实施精准招商推介, 强化项目策划包装,鼓励和动员外出的乐昌企业家投资 园区。实施签约项目的动态跟踪机制, 并建立信用等级,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